研究范 >地图 >教学资料 >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

观小学随笔画写作教学有感

时间:2024-06-30 作者:研究范

相关推荐

课件可以帮助教师记录教学效果。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准备一份课件。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课件课件?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观小学随笔画写作教学有感之四”,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有什么优秀的范文值得我们参考呢?文档处理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必备技能,在网上找一篇范文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借鉴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找到文档撰写灵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观小学随笔画写作教学有感之四 ”的内容请参考下方的资料,欢迎您的到来我们希望为您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2012年5月20、21日两天时间,怀着对作文教学的期待,带着对作文教学的热忱,我幸运地观摩了由吴忠市盛元小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首届随笔化教学及其成果展示。在此期间,荣老师听了一年级到五年级的作文教学课,听了成浩、张鹏举等专家的讲座。他很感动

首先,我向给你介绍一下**写作。

所谓随笔化写作是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形、随意而写,不再受传统写作的清规戒律所束缚。所谓“随时”是指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只要有灵感,爱好。可以随时写作文。

所谓“随地”是指写作文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阅览室里、电视机旁、床头、餐桌上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作文本上。所谓“随形”是指文体不受局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

所谓“随意”是指在内容上不受局限,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展显个性。

在写作课上,作文也有一个通用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与师生共同研究提出习题;2。教师引导学生写作,表达真情;三。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向老师推荐优秀作品;4、佳作展示,师生共同点评;5.再次修改构图,然后老师会做一个课堂总结。

两天时间里,我们的老师们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作文教学,他们各具特色。接下来,我将通过听课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阅读与写作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此次听课所知盛元小学把课外阅读当做写作的第一要务,他们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大量的丰富阅读之中,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由所提高,听他们负责的校长介绍:他们学校每个月每个班要求读一本课外阅读书,每个月每个班上得一节阅读交流课,并且每读一本书孩子们都要积累摘抄,写读后感,这样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使的学生们的视野开阔了,这样写起作文来会游刃有余,从而使得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体。

2、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教育家说:“课堂是需要开发的,生活处处皆课堂。”盛元小学借助随笔化教学这一课题,发挥师生的创造能力,设计出各种个性化的课堂。

例如:“写植物,他们的创设的课堂情景是赋予了植物以人的性格形象,比如:有这样的一节课,内容如下:

如果你是xx花,你的愿望是什么?你愿意和谁交朋友?”这样,使植物与人之间有一种情感的共鸣,学生们便产生了写作的话题。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一年级的老师上了一节以游戏为主题的作文课。她先是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境——“小球搬家”。

整节课的基本思路是:由童话故事《蚂蚁搬家》导入,揭示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进入作文主题,开展随堂游戏《小球搬家》,老师分别选出裁判长、裁判员,宣读比赛规则,练习传球,分组比赛。

比赛的内容是这样:一次三个组进行,每组5名学生,让每组学生站成一排,每人手里拿一个勺子,每组排头第一位把乒乓球放到勺子里,再用勺子传给第二个,依次传到最后一个,再装进篮子里,两分钟后传递的球多的组胜利。比赛结束后,老师要求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接着开始师生共写作文。作文结束后,选择部分学生阅读作文,教师与学生相互评价,最后教师阅读自己的作文,学生点评,并总结写作方法。这是一堂有趣的练习课的结束。

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3、 老师注重对名著中优美的词句和经典短语的经妙鉴赏。

大家都说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难攀登的一座高山,它考验着老师知识力量的积蓄。在我听到的几节课中,无论是作文指导课、评论课,还是阅读课,老师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片段。如:

《小英雄雨来》中的一段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一天,我妈妈看到外面下起了雨。她光着身子晒得黝黑。我妈妈知道他又要玩水了。她低下头叫他过来。她转身抓住炕上的扫帚。

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把“撒腿”换成“拔腿”在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从细腻处感悟着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观。

4、 教师注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说完整的单词。

在课堂上,老师非常注重训练孩子说完整正确的单词。在我所听的几节课中,孩子们说话的方式都是这样的:比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这样说“请大家一起和我看课文的第×自然段”;在赏析句子是,学生们都会说:

“我把第×段的什么词改成什么,大家看行不行?”等等。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规范了言语表达方式。

当时还记得有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话说了半句说不出来了,老师拿着话筒,对着孩子,足足等了快有2分钟的时间,摄像机也对准着这个男孩,大屏幕上,男孩不好意思的快要流出了眼泪,老师鼓励说,你只要把一句话说完整就可以了。最后,在老师的耐心下,男孩终于说出了下半句话。台上还有每节课上课的时候,总是向台下的观众鞠躬问好,再见!

很是感人。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学校仍然特别注重学生言行举止等习惯的培养。

五、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与批改。

在语文教学中,批改作文一直是教师们头疼的问题。从错字到病句;从标点符号到段落划分;从文意到思想情感的表达,都需要老师去批改。但其效果到底有多大呢?

在这些课上,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作文评分方法。这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从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开始,老师随机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每个人都会修改其中一个。

有人说把这个词改成那个更生动。 有人说它太啰word了,所以最好删除它。有的说这段景物的描写与文中的事情没关系,可以不要;有人说描写不够生动,没有表现出某某的可爱。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描写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生动。在那之后,老师将给予指导,学生将自己修改练习。从他们的实践课上,我发现老师把修改作文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自己。

自己只作为一个指导者,把一切修改权利都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在一遍一遍的修改中不仅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又一次得到了提高,还学会了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以上是我外出学习的经历和收获。总之,这次观摩给我的习作课带来了很大的收获,我将在习作指导方面会更加努力,争取使自己的习作教学有所新的改观。

yJF98.COM好文推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之四


课件可以使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有规律性。课件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业水平和认知规律。我们要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特别的课件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之四,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这篇文章经过精心打造“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之四 ”一定能够让您满意,愿知识给您带来成长欢迎借鉴。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一、引入1、列竖式计算:96÷8 145÷6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出示学习指导: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三、巩固内化1. 用竖式计算。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四、全课总结。

[课件]音乐赶花会教学设计之四


音乐赶花会教案

一、教学主题:音乐赶花会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音乐节日——赶花会;

2. 学习和演奏中国民族乐器;

3. 熟悉并演唱相关民歌;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赶花会的由来和意义;

2. 中国民族乐器的介绍和演奏方法;

3. 相关民歌的学习和演唱;

4. 音乐表演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

1. 第一课时:赶花会的由来和意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音乐节日——赶花会的由来和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展示赶花会的庆祝活动,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乐器演奏和歌舞表演。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索赶花会的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

2. 第二课时:民族乐器的介绍和演奏方法

本课着重介绍和演奏中国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等。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乐器的实物,让学生亲自接触和尝试演奏。教师可以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演奏方法和技巧,并示范演奏。学生可以分组尝试合奏或独奏,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和个人音乐表演能力。

3. 第三课时:相关民歌的学习和演唱

本课重点学习和演唱与赶花会相关的民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容易学唱的民歌,如《赶花歌》、《拢秧歌》等,将歌曲分段教给学生,并进行反复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歌曲的情感和氛围,进行声乐表达的指导,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

4. 第四课时:音乐表演和欣赏

本课通过音乐表演和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将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小组表演或个人表演,让他们展示所学习的乐器演奏和歌唱。同时,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与赶花会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演能力;

2. 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赶花会和中国传统音乐节日的理解和认识;

4. 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情绪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乐器实物;

3. 相关民歌的音频资源;

4. 音乐欣赏材料。

这份教案的主题是音乐赶花会,通过教学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节日赶花会的由来和意义,学习和演奏中国民族乐器,并演唱相关民歌。教学过程包括介绍赶花会、讲解民族乐器、学唱民歌和音乐表演与欣赏等环节。通过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教案]人教版透镜教学设计及思考之四


课件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科学化,在每一次上课前,老师都需要提前把课件准备好。写课件时有哪些我们会忽略的点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教案]人教版透镜教学设计及思考之四,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今天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篇关于“[教案]人教版透镜教学设计及思考之四 ”的精彩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只有具备严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做出好的教案。不妨相信一下这篇文章会对您的未来带来影响!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并表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在光路图中能确定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会用作光路图表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1、通过观察和实验把握一些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1、激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分析实验,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在学习透镜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已通过第四章光现象的学习,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会用激光笔,会用描点法确定真实的光路,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有观察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这些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知识实验的分析意识有待提高。

简介:每四年一届的全球奥运会和亚洲全运会都有一个盛大大采集圣火的仪式,火种的来源都用到了镜子,(展示广东亚运会和十一奥运会圣火视频,)先请同学们看看,从光学角度,你能否说出它们的不同吗

生:前者是凹面镜,光发生反射,后者......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补充:后者光穿过镜子点燃火把,所以称之为透镜,透镜一般是用玻璃或树脂等透光材料研磨而成。请同学们想想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或器材上见过透镜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放大镜、眼镜、照相机等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物品和仪器,都安装透镜。

活动1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带黑边框的透镜,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他们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说一说自己摸到的情况。

并举手回答:两个透镜中间和边缘的薄厚上的不同,一块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一块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课件(板书)学生在学案上记录。

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

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师:再出示老师近视眼镜,请一位同学隔着软纸触摸告诉老师它是什么透镜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判断方法。

课件展示两类透镜图,所有学生区分,并举手回答。老师补充无论哪种透镜,一般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我们研究它们的光学作用必须先了解两个名词——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课件用图示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主轴,特殊的光心,

演示:用激光笔以不同角度分别入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心,让学生归纳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多束光经过透镜会有什么特点呢

师:简介光具组,平行光源(课前已经与学生电源相连),透镜,光屏,简介操作,让学生打开开关,观察平行光经过两种透镜的现象,(它们的光亮度和光圈的大小变化情况)老师引导表达现象,凸透镜能聚光,凹透镜不能,(或凸透镜后面有小光点而凹透镜没有…)

结合学生的初步感知,进一步引导具体研究,用两束强光观察它的偏折情况以主轴为中心线,在其上方和下方分别射入一束光会折向何方

活动3展台出示准备好的半张纸,上面提前给学生提供的4条参考线,透镜位置,虚线,平行光两束,让学生用提供的两个激光笔射出两束平光来研究平行光经两个透镜的折射情况,并用描点法画出出射光。每组各提供两个半张,一个用于凸透镜一个用于凹透镜,(操作快的可以尝试观察光线不平行光的情况,)实验结束同组初步交流信息。

师:收集学生光路图,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进行分析(实验很重要但分析实验更重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出发点放在一下问题上:

c、个别组汇聚点不在提供的虚线上什么原因(引出主轴随透镜的摆放方向而变化)

e、不同组焦点所在的位置不同什么原因(引出透镜焦距,曲度不同,焦距不同,焦距是透镜的重要参数)

针对c问题老师同步用几何激光演示器演示让学生观察。对归纳出的信息板书和课件板演: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称会聚透镜焦点概念,平行于主轴的光经凸透镜会聚于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OF=f可测

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出发点放在一下问题上:

a、对以上凹透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出发散作用)非平行光也能发散吗(演示)

四、光路是可逆的及应用。

继续上面光路图发问:若沿着发散光的反方向入射,则出射的光将会怎样

老师演示肯定学生的判断,并引导学生说出光路是可逆的,课件光路图,加深对比。

继续追问:凹透镜是这样,那凸透镜若将光源放在焦点上呢课件光路图对比。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应用环节,解读前面实验中用的平行光源如何射出平行光,学生很清楚的看到和摸到镜头,小灯泡的位置。进一步教育学生我们的身边处处是物理。

分析十一圣火用到的镜子种类及作用,火把放的位置。前后呼应,结束课堂。时间充足,则课堂测焦距。

1、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说出几种识别两种透镜的方法,将它写出来。

2、完成课后习题。

透镜一节内容简单,探究问题也和生活有关,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在设计导课时,用圣火采集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展示“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把学生拉进课堂。既然透镜对我们生活有用,那我们有必要把它学好。

本来应该让学生实验才会,但是手电筒光源并不是很好,不利于归纳透镜的作用,学生用透镜都是圆形不利于放在桌子上,而几何激光演示器不仅光源强,而且可以调整它的出射方向,便于研究平行光和不平行光的会聚与发散作用,对光路的可逆同学只是一种感觉,但是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和用光路图表示那就很容易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解决。

对于焦距的引人我是采用不同透镜对光的作用,让学生亲眼看到他们的会聚能力是有区别的,同时也体现了焦距参数在透镜中的重要性。

动画也是本节的一大特色,快捷方便再现过程,同时一体机的优势也将板书与动画有机整合。

通过本节课教学收获多多:除了课前备好教材和学生外,还要注重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参与师生讨论;充分信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思考、讨论、质疑、激发学生潜能,不足是在展示练习时渗透中考题型的题目比较少。总之,通过教学反思,人觉得以后应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任其飞翔,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yjf98.com/y/15327.html